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缤纷校园
  教师风采
  社团活动
  师生园地
 
您的位置:首页 >> 缤纷校园 >> 师生园地 >> 正文  
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载体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
【作者:李玉凤】【发布时间:2012-2-17】

内容摘要 促进中职生主动发展、多元成才是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中职生多元成才”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并从树立“人人有才”的智能观,认识自我,激发成才动机;建构“掌握目标”层次系统,自我激励,明确成才方向;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践行措施,促进持续发展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职业生涯设计在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方面所发挥的重要载体作用。

关键词   职业生涯设计  中职生  多元成才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其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技能和本领,顺利实现就业,成为有用之才,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大幅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吸引力,促进中职生主动发展,多元成才已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设计作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抓手。

一、“中职生多元成才”提出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促进中职生的多元成才”指中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上为学生构建多元发展的“立交桥”,并从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广泛可能性的教育,营造高质量的多样化学习环境,挖掘中职生在以往学习过程中被抑制、被埋没的潜能,将发展优势潜能与提升弱势潜能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在不同方向上的成才做好必要的准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多元智能理论为多元成才提供理论支撑

美国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它诠释了素质教育,为中职生的多元成才提供了理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这些智能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只要大脑没有受伤,如果有机会接触利于培养某种智能的环境和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在那一种智能的发展上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这就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学生观与人才观——每个学生都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个性、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完整的人,具备成才的潜质,将来都有可能成为某一职业领域的领先者。因此,教育应重视人的发展的差异性——多层次,多方向性,应该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获得成功搭建立体交叉的通道,正是基于这一视角,职业学校提出了“中职生多元成才”的培养模式,力图从人才培养方案、办学体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构建学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桥”。

(二)促进中职生的多元成才为社会发展服务

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和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缺乏的现状,已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迫切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然而这一迫切要求与职业学校当前的生源状态,却有着强烈的反差,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加快促进学生的多元成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撑和人才贡献。

(三)促进中职生的多元成才为学生发展服务

职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其中“以服务为宗旨”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精神,要求职业教育要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服务对象——每一个学生的成才。这就要打破传统人才观和教育观对培养“蓝领”的职业教育的鄙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以中职生人人都有成才潜能为立足点,架构畅通的成才“立交桥”,构建“多元成才”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广泛可能性的教育,营造高质量的多样化学习环境,挖掘在以往学习过程中被抑制、被埋没的潜能,将发展优势潜能与提升弱势潜能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在不同方向上的成才做好必要的准备,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良好外部环境为多元成才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国家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改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其第六章强调“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提出要“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拓宽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为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提供多种机会和选择”。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已进入转型期,国家决心拓展职业教育的培养渠道,创建多元成才的办学体制,从外部环境为中职生多元成才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中职生成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道将得以打通和完善,学生既可以选择在中职毕业后进入各行各业岗位成才和自主创业,也可以进入高职深造或进入应用本科,成为高技能应用人才。

二、职业生涯设计是促进中职生多元成才的有效载体

促进中职生的多元成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元成才学制体系的支持,为学生创设多元出口,需要学校实施多元成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构建,职业生涯设计作为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实施多元成才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有效抓手。

职业生涯设计是一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本人实际情况,制订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设计。职业生涯设计由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四个环节组成,均着眼职业生涯设计的核心─发展。通过学生主动地发展,去争取成功的职业生涯,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能激发和调动中职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是中职生走向多元成才的有效载体。

(一)树立“人人有才”的智能观,认识自我,激发成才动机

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被看作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弱势群体”,其原因就在于职业学校所面对的是在选拔考试中被“淘汰”的学生,更由于传统人才观和教育观对培养“蓝领”的职业教育的鄙薄,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具有挫败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学习自觉性,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对未来的规划和成功的渴望很弱,成就动机水平较低。因此,帮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有效“激活”其成就动机,是其走向多元成才的基础。

职业生涯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分析发展条件”,包括对自身条件和发展机遇的把握。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人人有才”的智能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并帮助学生通过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发展条件”中的内因——自我,看到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行行成才”的人才观,明确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并通过对“发展条件”中的外因——发展机遇的分析,从职业和社会的角度审视自己,确立目标,找到差距,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并以“兴趣可以培养、性格可以调适、能力可以提高”的信念增强通过努力可以胜任即将从事的职业的自信。

可见,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分析发展条件”这一环节实质上是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立足现实,着眼发展,激发成才动机的过程。

(二)建构“掌握目标”层次系统,自我激励,明确成才方向

成就目标是影响学生成才十分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家将成就目标分为“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具有掌握目标定向的学生更愿意寻求挑战性任务,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完成学习任务是培养和发展自己能力的一种手段,他们在学习中不以他人为标准,关注的是自身的进步,其学习目标是发展自己的能力并有效地完成任务。

职业生涯设计的第二、三环节在“分析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 将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近期的小目标相结合,这一过程就是促进学生“掌握目标”形成的过程。学生在“人人有才”的智能观及“行行成才”的人才观这些理念指引下,将注意力集中在通过学习发展新的技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上,并力争通过努力来实现以自我为参照的某种意义上的成功,从而引发更多的追求成功、关注过程的学习动机。这时他们所关注的就是学习的“掌握目标”而不再是“成绩目标”,他们将把任何当前的失败看成通往未来成功之路的一段小插曲,而不再自暴自弃。

1.科学定位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如何科学定位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是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他或她自己积极地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的什么人呈现给他们的东西,因此,教师应指导和促进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应努力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和先备知识。中职生定位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促进和协助下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要科学定位富有激励作用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这一过程正是一个“顺应”的过程或认知结构的变革或重组的过程。由中职生主动建构的这一成就目标将对其走向多元成才起到重要作用。

2.落实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

在“确定发展目标”后,就必须“构建发展台阶”,其中第一个台阶,即近期目标的规划尤其要具体、明确。要围绕发展目标对整个中职学习阶段如何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全过程规划,明确自己每年、每个学期甚至每周、每日应该做什么、如何做,从而建立起适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体系,并在教师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对中职生来说,要特别强调“跳一跳,够得着”的小目标。只有在中职生能力范围之内,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才能有最佳的动机激发作用,而当目标实现时又能使学生获得效能信息,提升自我效能感。

(三)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习惯,践行措施,促进持续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职业教育要提高质量,增强吸引力,就得坚持以学生为本,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更应关注其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受教育者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较为稳定的职业生涯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全社会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这意味着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有了重要保障。

要培养与强化中职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重要抓手。成功的职业生涯设计的本质,在于建立一个牢固的发展基地,使学生在践行“具体、可行、针对性强”的措施、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不断自我调整、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这是促进他们多元成才及终身职业发展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激发成才动机”→“明确成才方向”→“建构成才目标”→“制订成才措施”的过程,而实现第一个发展台阶——中职阶段的成才目标、践行措施的过程,又是真正将成就动机转换为行动、提升自我效能、培养及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过程。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设计已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它是一项全面、长期、系统的工程,并不只在德育课上进行,而是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做到时间的全程性(从报考咨询→入学指导→学习期间的指导→毕业指导→毕业后的反馈指导)和全员的参与性(整合德育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等教育资源),由此才能真正发挥其载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职业学校这座“立交桥”走向各自的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2]加德纳:学习的纪律,鲁燕萍译,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200084

[3]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7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

[5]蒋乃平:职业生涯设计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有效载体.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29-31

[6]路海东主编:教育心理学.-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8

 

(本文获2011年江苏省职教学会论文评比一等奖)

 

Copyright©江苏省沛县中等专业学校(沛县开放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1990-2010)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苏ICP备2022033847号-2 电话:0516-89634146 地址:正阳大道湖西职教园